首页 资讯 正文

宁武: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

体育正文 95 0

宁武: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

宁武: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

西庄烈士陵园。张澍宏(zhāngshùhóng) 摄 汽车沿着弯曲的(de)小路行驶,路的尽头就是西庄烈士陵园(lièshìlíngyuán)。园门不大,却很庄重,两侧“丹心铁骨,气壮山河”8个大字分外显眼。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,两侧松柏苍翠,几十年的风雨(fēngyǔ)未能消磨它们的挺拔,如同(rútóng)长眠于此(cǐ)的那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魂,在时光流转中愈发显得巍然。 西庄烈士陵园位于阳曲县西凌井乡西庄村东南庙梁前龙(lóng)峁头,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(píngfāngmǐ)。 关于陵园烈士(lièshì)的牺牲情况,最早的记录是发生在1939年6月的一次战斗。当时,日军对西庄抗日根据地实施“扫荡(sǎodàng)”,驻扎(zhùzhā)在此的八路军120师358旅独立1团遭遇袭击,干部和战士们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,100多名将士(jiàngshì)壮烈牺牲。 战斗仍在继续,牺牲仍在发生。1944年初,当时的西阳曲县三区区委书记梁存地(dì),在对敌战斗中壮烈牺牲。1946年2月,中共西阳曲县委、县政府(xiànzhèngfǔ)将梁存地烈士安葬于其家乡西庄村,并立碑纪念。后历届县委、县政府及(jí)当地干部群众将众多为国捐躯(wèiguójuānqū)的烈士遗骨一并安葬到西庄村,形成了如今的西庄烈士陵园(lièshìlíngyuán)。 1996年,陵园被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9年,在庆祝阳曲县解放60周年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(zhījì),为慰藉先烈,教育(jiàoyù)后人(hòurén),中共阳曲县委(xiànwěi)、县政府再次重修陵园,树碑铭文。 如今走进陵园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括梁存地烈士在内的12名优秀西庄儿女的墓碑,他们均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(bǎoguì)的生命(shēngmìng)。陵园最核心的位置,立着一座黑色纪念碑,上面镌刻着9个鎏金(liújīn)大字“抗日无名(wúmíng)烈士纪念碑”,这是纪念独立1团牺牲在此的百余名将士。 73岁的西庄人高二明,听父辈(fùbèi)介绍那段历史较多(duō),至今还记得当年村里老人们讲的故事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也是在那年的11月,一支部队来到西庄(xīzhuāng)。人们后来知道(zhīdào),这是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(lǚ)的独立1团。在崇山峻岭间,成立了西庄抗日根据地,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(jūnmín),开展了颇有声势的对敌斗争。 西庄根据地被日本人视为眼中钉,几次试图要将之拔掉(bádiào)。最大的一次战斗发生在1939年6月7日,日军兵分多路偷袭西庄根据地,抗日军民奋起反击,战况激烈。最终(zuìzhōng),独立1团的100多名将士壮烈牺牲,23名群众惨遭杀害。战斗过后,当地群众忍着悲愤,将烈士和遇难群众的遗体(yítǐ)掩埋,地点(dìdiǎn)距离(jùlí)今天的烈士陵园不远。 此外,还有优秀的西庄儿女在(zài)对敌斗争中先后牺牲,后也分别被移回陵园,魂归故里。高二明指着高润和、高喜和两位烈士的墓碑说,他们都(dōu)是(shì)高家的优秀儿女,应该是兄弟二人,还是武工队队员,1937年在杨家井的一次战斗中先后英勇牺牲,后被高家后代(hòudài)移回村里,再后来被安葬(ānzàng)在烈士陵园。 记载最为详细的是梁存地(dì)烈士,牺牲时他是中共西阳曲县三区的区委书记。闻听有人采访,梁存地烈士的侄子(zhízi)、71岁的梁三货从迎新街的家里赶到西庄,介绍了他大伯(dàbó)的相关情况。 梁存地是家里(jiālǐ)(jiālǐ)的老大,有1个弟弟、3个妹妹。参加革命后,他和家里的联系很少,家人只知道他在忙着抗日,办正事(zhèngshì)。1944年初,家人得到消息,梁存地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壮烈牺牲。 梁三货听(tīng)他父亲讲述(jiǎngshù)过大伯牺牲的大致过程。当时,梁存(liángcún)地正在古交与阳曲交界处的一个(yígè)隐蔽小山村领导对敌斗争。当天,大批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围剿,无意间发现了梁存地所在的窑洞(yáodòng)。起初,只有3名日伪军靠前(kàoqián),梁存地临危不乱,举枪射击(shèjī),击毙两名日伪军。枪声引起更多敌人的注意,他们迅速向(xiàng)梁存地所在的位置合围。在撤离已经来不及的情况下,梁存地首先销毁了一些文件和资料,又继续投入战斗,与敌周旋数小时,直至壮烈牺牲。梁三货说:“大伯牺牲后,敌人依然不解恨,把他的遗体放在火上烧,无比残忍。” 如今,无论是高二明还是梁三货,每年(měinián)清明节都要到陵园祭拜,这里有他们逝去的亲人,更有众多(zhòngduō)不朽的英灵。 80年的时光,足够让亲身经历者凋零殆尽(dàijìn),但记忆的传递从未中断。附近小学的孩子们每年都会(huì)来听抗战故事,县里的年轻党员在这里举行入党仪式,陵园已经成为一处红色教育(jiàoyù)基地。 在抗日战争(kàngrìzhànzhēng)胜利80周年的今天,庄严的西庄烈士陵园提醒我们:纪念不仅是为了回顾,更是为了传承(chuánchéng);不仅关乎历史,更指向未来。那些长眠于此的人们,当(dāng)他们(tāmen)从有名变为无名,从个体变为集体,已经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。 梁三货(liángsānhuò)从小立志当兵,上世纪70年代在部队服役多年,复员后积极工作,默默奉献一辈子,如今晚年幸福。他时常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说(shuō):“咱们的幸福生活,是你大爷爷他们流血牺牲换来的。”梁三货还要求(yāoqiú)孩子,即便他老了走不动了,孩子们每年也得去(qù)陵园祭拜,不能不去,不能忘记(wàngjì)。 现在(xiànzài)的西庄,县道222线直通村里,全是平整的水泥路。年轻人多(duō)在城里买了房,老年人在村里也翻修了房子,整村脱贫,全村正在(zhèngzài)朝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。 站在陵园放眼望去,一条直线在山间(shānjiān)穿越,那是宽敞平顺的太临高速公路,车流不息,直通(zhítōng)远方。 80年后(hòu)的(de)今天,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生活早已天翻地覆,盛世确如先烈们所愿…… 记者 申 波 太原(tàiyuán)日报
宁武: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